感想:美國積極降低中東國家石油出口獲利,不但在外交政治上輕鬆拉跨中東獨裁政府,中東內亂也降低恐怖主義對其國土安全的威脅。經濟上,降低能源成本有利美國製造業運輸業的休養生息。貨幣發行上,能源與商品的價格必須弱勢,才能在輸出QE的同時避免快速泡沫化。綜合戰略角度來看利多於弊,看來在美國經濟恢復之前,確認中東對美國威脅降低之前,低價能源策略是會繼續下去。

 

2014/01/28 - DIGITIMES 楊步偉/綜合外電

據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分析師指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剩餘產能已經達到2009年金融風暴前的水準。而在油價下滑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況加劇。

瑞銀工業金屬指數(UBS index of industrial metals)表示,在2012~2013年間,儘管商品價格持續下滑,棉花和玉米價格腰斬,中東和非洲的問題影響石油供給,導致布蘭特原油達到每桶110美元的標準。不過,石油和商品價格不同調的狀況並非常態。

 

對此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商品分析師Michael Lewis指出,目前石油供給過剩主要是由下列三項因素結合而成。

一、在2011~2013年間,美國頁岩氣對全球石油供給的增加幅度,來到了每日100萬桶的水準;

二、利比亞則將在2013年幾乎崩潰後,增加了石油產量;

三、伊朗也在歷經禁制令解除後,也可望在全球市場銷售原油。

 

目前,美國正在漸漸取代沙烏地阿拉伯,並可望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石油輸出國,而預期美國的石油供給,佔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外的輸出石油比重,估計在2014年達到一半以上。對此美國能源部(US Energy Department)表示,2015年美國石油進口將可望下滑到每日550萬桶的水準,這是2000年的一半,而這大舉改變了全球石油需求格局(目前全球每日需求量為8,900萬桶)。而德意志銀行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必須在2014年減產4分之1至每日750萬桶的水準,以維持油價不觸底的狀況。儘管樂觀人士認為,經濟復甦足以強勁到吸收增加的石油供給,油價下跌還可激勵歐美支出成長,但是油價下滑可能會造成已經步入通縮跡象的國家加劇。

最新資料顯示,大陸的固定投資(fixed investment)在2013年上揚至5兆美元,高於美國和歐洲的總和,而這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通貨緊縮。此外,歐陸一半的國家已經跨進了通貨緊縮中,從2013年8~12月間,物價連續下滑。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指出Albert Edwards指出,儘管投資人不甚關心通縮風險,也相信自己正在自主復甦(self-sustained recovery)的開端。但實際狀況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已經顯示踏入通縮跡象,油價下滑恐讓通縮問題雪上加霜。

 

360°:中期原油供應預測

儘管原油供應過剩問題已經對石油出口國構成威脅,但預料中期內,原油供應還會持續增加,主要貢獻來源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以外國家。

 

美國能源資訊局預估,2014年非OPEC國家原油生產量年增幅將達每日190萬桶,增幅為歷史新高,其中新增的原油量有7成來自美加地區,尤其以美國更值得注意,美國原油產量預估將從2013年的每日750萬桶分別增加至2014年的850萬及2015年的930萬桶,屆時將創下197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受此影響,布蘭特原油價格可能從2013年底的每桶110美元逐漸降至2014年的每桶105美元,到2015年將降至每桶102美元。油價的下滑有助避免經濟復甦脫軌,但可能加劇目前的通縮威脅。

原文網址: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9&cat=150&cat1=25&id=0000365557_B684YFPG6BGF296HX0A39&ct=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L-J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