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5/05-李佳翰

 

Google不久前宣布以32億美元收購家庭自動化裝置製造商Nest Labs,宣示進軍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意味濃厚。Google除了再次試圖藉以收購來擴大企業版圖外,同時也是看中Nest在智慧裝置的發展潛力,例如Nest已研發販售的智慧煙霧偵測器及智慧溫度計等,能夠記錄使用者習慣並警示室內空氣環境是否適宜,並經由網路將資訊傳輸至使用者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等。

分析師及專家們認為,物聯網將是繼智慧型手機後的另一大科技發展領域,將促進企業爭相搶入研發並創新數以百萬計的可連網並傳輸資訊的商品、物件,且除了硬體製造商外,也將吸引更多相關應用開發商的投入,以創造能夠滿足各產業、教育、健康、生活等各領域的應用程式。

事實上,由年初的消費電子大展(CES 2014)以及全球行動通訊大展(MWC 2014)便可看出端倪,各大科技大廠、新產品、創投公司等均針對物聯網領域大展拳腳,包括發展計畫、概念產品等,無一不看好其發展前景。市場普遍預估,未來幾個月將會有更多搭載感應器、連網並相互連接的物品推出,能夠偵測人體狀況、環境、交通、庫存等各種想像的到、以及想像不到的應用,都可能藉由物聯網實現。

思科(Cisco)執行長John Chambers在CES上便曾表示,物聯網將驅動未來10年全球創新,其市場規模將可達19兆美元,將改變一般民眾的生活、工作以及娛樂方式。在19兆美元的市場規模中,約4.6兆美元將來自公共項目,而其餘14.4兆美元則主要來自於私營企業,包括資產利用(2.5兆美元)、員工生產力(2.5兆美元)、供應鏈及物流效率(2.7兆美元)、客戶體驗(3.7兆美元)及創新(包括縮短上市時間;3兆美元)。

儘管物聯網前景似乎一片看好,但分析師認為問題也不少,除了相關標準及網路連結等問題外,最令市場擔憂的莫過於資料安全以及個人隱私問題,當萬物連網,資料外洩已不僅限於個人電腦(PC)、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而是可能來自任何物件。

 

物聯網龐大商機 科技龍頭忙卡位

 

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Nest宣布進軍物聯網並不是科技業的創舉,事實上多數科技龍頭均看好物聯網發展前景,紛紛進行卡位動作。例如英特爾(Intel)發表一款約SD記憶卡大小的處理器晶片Edison,可置於任何設備甚至服飾上,旨在將所有物件「智慧化」。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表示,Edison內建一顆雙核心Quark系統單晶片(SoC)、Linux作業系統,並支援Wi-Fi與藍牙,將大力拓展穿戴式智慧裝置市場。

 

思科也已設立1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主要用於投資將進軍物聯網尖端科技的初創企業,且John Chambers表示金額將會持續提升。此外,思科也已計劃在德國、巴西、南韓及加拿大創建「萬物聯網創新中心」(Internet of Everything Innovation Centre),並積極投入智慧城市(Smart Cities)基礎建設。

 

另外,微軟(Microsoft)也確定收購家庭自動化技術公司R2 Studios,同樣旨在搶佔物聯網市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Smart Home平台也同樣針對物聯網而來,讓使用者可透過行動裝置對家中物件進行遙控。另外包括Sony、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西門子(Siemens)等,也紛紛發布相關的發展計畫或產品。

 

而IBM則甫於2月18日宣布與AT&T結盟,結合彼此的分析平台、雲端與安全技術,共同發展物聯網解決方案。據悉,初期主要鎖定包括市政府或中型公用事業級的解決方案,例如整合及分析大眾運輸工具、測量儀表等各類巨量資料(Big Data),並藉此評估模式與趨勢來改善城市的規畫。

 

據了解,AT&T將貢獻M2M(Machine to Machine)存取網路、裝置,IBM則提供智慧型營運中心、Maximo資產管理與MessageSight MQTT Appliance等。雙方將在AT&T於德州設立的M2M Foundry,及IBM在全球各地的解決方案中心共同建置物聯網解決方案。事實上,IBM與AT&T已經與全球多座城市共同執行多項前導計畫,主要實驗物聯網的新應用可行性。

 

2020年物聯網裝置數量 將達行動智慧裝置的3倍

 

根據思科估計,目前全球約99.4%的實體物件都未連網,這意味著目前約1.5兆的物件中僅100億件連網;也代表目前每個人身邊約有200件物品可以連網。

 

鑒於物聯網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重視,市調機構Gartner發布報告指出,不包括PC、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物聯網裝置,至2020年將達到260億台,是2009年約9億台的30倍之多。報告估計,到2020年物聯網相關產品及服務將創造的新增收入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多數來自服務相關項目;這意味著透過銷售進入多元終端市場為全球經濟帶來的附加價值來到1.9兆美元。

 

Gartner研究主管Peter Middleton表示,預計到2020年,包括PC、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在內的智慧裝置使用量約在73億台左右,但其他連網裝置增長更快,屆時將達到260億台規模,高出3倍多。

 

鑒於將一般消費產品整合物聯網功能的成本要比研發全新產品要來的低,預計物聯網產品將加速普及化。製造商將把許多現有產品「智慧化」,包括資料蒐集分析、連網等,並與應用程式開發商合作,設計出能夠迎合一般人日常生活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且能夠透過行動裝置隨時掌握並遙控。

 

除了家用產品外,公共項目也將協助拓展物聯網,包括水源管理、停車管理、垃圾清理、公共運輸項目、交通監控等,都將進一步使得城市更加的「智慧」,同時也可大幅減少管理成本並大幅節省費用。

 

例如麥肯錫全球研究中心(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預測,到2025年,智慧電網將更有效管理及利用電力,可望節省2,000億~5,000億美元的電力;另外包括自來水、天然氣等都可透過智慧監控感測來進行節約。

 

另據Business Insider旗下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約計有19億台裝置與網路連結,預計到2018年將增至90億台,相當於PC、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慧電視、穿戴式裝置及PC的總和。

 

就家庭消費領域來看,幾乎家中所有產品和設備都將連網,包括廚房用具、家中電器、照明等,其它包括汽車監控設備等在內。

 

而另一家市調機構IDC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包括物聯網零組件、流程及IT支援,加上預期的技術及服務收入在內的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12年的4.8兆美元增至2017年的7.3兆美元,平均年增幅達8.8%。

 

IDC分析認為,物聯網在未來幾年將迎來加速發展期,部分領域將成為領頭羊,如智慧居家、智慧汽車、個人保健網路等。不過,報告也指出,儘管物聯網市場發展迅速,但不會在所有垂直市場保持一致性發展,目前最直接的增長僅體現在製造業、汽車、交通、能源、公用事業等,但該市場可涵蓋的其他領域仍保有龐大的商機及經濟價值。

 

就思科定義來看,物聯網包括三大連結關係,M2M、P2M(Person to Machine)以及P2P(Person to Person)。到2022年,P2M及P2P加總約佔物聯網整體市場價值的55%,M2M則佔剩餘的45%。

 

而就地區分布來看,到2022年美國仍將是物聯網最大市場,規模將達46億美元;東西歐加總則以43億美元居次;大陸約可達18億美元。

 

就各領域來看,將有四大領域佔據物聯網過半市場,包括製造業(27%)、零售業(11%)、金融保險業(9%),以及資訊服務業(9%);其餘則包括醫療保健、專業服務、批發業、教育、企業管理等。

 

Android可望成為物聯網主流平台

 

物聯網概念除了將實體物件連網以蒐集資訊並進行分析外,另一重要功能則是能夠即時將相關資訊傳遞給使用者,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智慧手錶上,讓使用者能夠及時掌控情況。而就目前整體行動智慧裝置分布來看,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取得市場領先優勢,因此多數分析師及專家們均認為,Android也可望成為物聯網的主流平台。

 

儘管甲骨文(Oracle)是目前主要推動物聯網概念的企業,並強調旗下Java技術正是該概念的基礎,但專家認為,物聯網的最終概念是將萬物聯網,包括一般日常生活用品,不僅僅是Java技術相關產品。

 

因此專家表示,身為開放性系統並為眾多製造商在不同裝置採用的主要平台,Android具備成為物聯網主流平台的優勢。再加上Android相關應用程式及開發商規模持續增長,也有助於壯大Android整體生態系統。舉例來說,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在其近地軌道上衛星採用Android平台系統。

 

物聯網將成企業必爭之地 現在啟動尚不嫌晚

 

總結來說,自智慧型手機浪潮後,下一波科技業重頭戲無疑將來自於能夠連網並相互連結的智慧裝置,包括穿戴式、居家日常用品乃至公共設施等所組合的物聯網領域。鑒於物聯網涵蓋領域多且廣,也可望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機,誰能夠搶得先機,便可增加多一分的勝算。

 

企業正面臨著諸多挑戰,快速改變的市場節奏帶來更多混亂及不充裕資訊,往往造成領導人的錯誤決策,或更糟的「無為」(inaction)。而隨著物聯網的崛起,有更多的初創企業及小公司正積極搶入市場,並迅速成為許多大企業的威脅。因此,大企業犯錯的空間越來越小,更不能錯失這塊14.4兆美元的市場大餅,以避免重蹈包括BlackBerry、諾基亞(Nokia)、微軟(Microsoft)等企業的覆轍。

 

根據一項針對800位企業領導人的調查顯示,約96%受訪者表示該公司將在未來3年內以某種方式使用物聯網;約76%受訪者表示公司內部正在探索使用物聯網;約68%表示該公司已開始規劃物聯網的相關預算;僅17%受訪者表示公司已開始使用外部物聯網(包括產品及服務)。

 

物聯網對多數企業而言是個擴大市佔、取得競爭優勢、壯大客戶基礎並提升利潤的絕佳機遇。同樣的,一旦失去先機,相信不用多久的時間,市場便開始汰弱留強,一如智慧型手機市場。

 

儘管物聯網概念已出現一段時間,但近年來有加速發展趨勢,加上智慧行動裝置日益普及,使得物聯網成為各行各業爭相搶食的市場大餅。雖然現在起步已略嫌稍晚,但若再猶豫不決將會是最糟糕的結果,不但失去先機,同時也處於競爭劣勢。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未來6年物聯網裝置衝至260億台 成長前景更甚行動裝置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id=0000369467_44I3PN7L7RSVBE6NBDEF0&ct=1&cat=130&cat1=20&OneNewsPage=2&Page=1&query=#ixzz3O2JyNwm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L-J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