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2011-10-31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如果,對國內科技產業這波裁員、無薪假風潮再起,只以景氣循環視之,就太輕忽了;因為,從許多數據、產業變化來看,台灣科技產業面臨者絕對不是單純的景氣問題,而是更深沉的競爭力問題。

     從兩年前蘋果推出iPad,在全球帶動搶購風潮,震撼也改變產業結構後,加上歐美景氣低迷導致的需求不振、台廠本身競爭力問題,三重利空交雜下,先是年初台灣PC大廠宏碁執行長蘭奇去職、公司由盈轉虧,接著廣達、英業達因負責代工的平板電腦難敵蘋果勢力,而宣布大幅裁員;台灣引以為傲的「雙D產業」─DRAM與LCD面板也陷入低迷,每個產業預估今年至少要虧損上千億元;被視為未來明星產業的綠能產業─太陽能與LED,相關廠商從年初的樂觀到年底的蕭條,虧損、無薪假傾巢而出。台灣科技業的危機,可說舉目盡是。

     台灣科技產業一直以PC為重點及核心,追隨微軟與英特爾的腳步發展,即所謂的「WINTEL陣營」。微軟負責軟體、英特爾開發處理器,台灣則根據「WINTEL」訂出的架構,負責生產各種相關硬體。這套機制運作數十年,打造出台灣科技業的鍍金年代,讓廠商賺足錢、成就無數科技新貴,但,現在這套模式的不良後遺症顯露了。

     追隨別人制定的架構,好處是有規則可循、可迅速量化生產,台灣廠商最擅長大量製造、壓低成本,長期培育出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紀律森嚴的勞工、不惜「暴肝」投入的工程師,讓台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生產重鎮。但壞處是這種模式,缺乏差異化、知識與技術含金量低,容易複製,後進國家很容易追趕;加上台灣「一窩蜂」的習性,最後淪為殺價競爭。台灣許多所謂科技大廠,表面風光、營收數千億或上兆元,但毛利只有三%、五%,好一點者也只到七、八%。如非蘋陣營不能藉著Win8、UlstraBook等產品推出,及早「反攻復國」成功,WINTEL陣營的台廠前景實在讓人憂心。

     即使目前風光一時的所謂「蘋果概念股」,台灣廠商的「含金量」也有限。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Kraemer等最近出了一篇論文「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Apple iPad and iPhone」,分析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如何分享由iPad與iPhone創造的價值。結果是在iPhone4中,蘋果獨享五八.五%,台灣供應鏈享受的利潤與日本相同,只有○.五%,南韓卻享有四.七%,是台灣的九倍,其它美國廠商則享有二.四%。在iPad中,蘋果占三十%,台灣占二%,高於日本的一%,但仍遠低於韓國的七%。最慘的是大陸,表面上組裝出口,創造對美國高額的出口貿易值,但實際上「只領到工資」─連利潤都享受不到,在這兩項產品中,大陸的勞工投入成本占整個大餅的大概二%左右。

     另一家市調研究機構iSuppli把iPhone4拆解分析後發現,前七大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中,包括螢幕、快閃記憶體、SDRAM、處理器等四項,都由韓國製造,占其元件成本的四二.七%;肯定為台廠提供者為觸控面板,僅占五.三%;另外未能辨識那家供應商的是照相鏡頭,假設也是台廠大立光供應,也僅占五.一%,台廠遠遜韓廠。台廠這種分食低毛利的情況,事實上已創造出「蘋果奴」的新名詞了。

     因此,與產業雷同、發展程度相近的南韓比較可發現,同樣作為供應鏈,從蘋果產品的拆解分析中,台灣廠商的技術層次與「含金量」明顯低於韓廠;同樣供應全球產業的雙D,台廠的技術及市佔率節節下滑,與韓廠差距日遠;二○○九年大陸推家電下鄉時,台灣的面板在大陸市占率超越韓國,但在全球市場上,台灣卻與韓國的差距日益拉大,「民族大義」還是不敵技術與市場需求。至於台韓在DRAM 的差距,則更不在話下。同走品牌之路,台灣雙A陷困境,智慧型手機宏達電雖光芒四射,但仍難與韓國三星並肩,三星的智慧手機市占率今年第三季超越蘋果iPhone,成為全球最大廠。

     國內科技業會有今日情況,絕非一日造成,部分與政府政策有關,更多的則與企業主的選擇有關。大部分企業選一條輕鬆的路走─走代工、重短利、輕研發、全力cost down;生產基地先從台灣轉到大陸,成本上漲則又從沿海遷到內陸;再不行,到東南亞、南美洲…,研發投資嚴重不足。韓國大廠則是重研發、走品牌、加深差異化、加強技術含金量。十年磨劍,今日見真章,台韓科技業差距越拉越大。

     全球科技產業結構丕變之際,加上韓國廠商步步進逼,這波科技產業的低迷,絕對不能單純以景氣循環視之。從政府到業界,一定要思考出一條新的出路,才能重新打造、磨亮台灣的科技業。否則,當景氣春天回來時,大部分科技廠商可能發現:自己猶在寒冬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L-J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