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對外國的極其嚴重技術依賴,已成了中國建設經濟強國的最大、最現實危機!
一組海關的數據: 2009年,中國單項商品進口值最大的東西是什麼?
是石油? ? 不是。 2009年中國進口石油花了900億美元。
是鐵礦石? ? 也不是,200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花了500億美元。
正確答案是:芯片! 2009年,中國的芯片進口價值達1200億美元。
第四位的是大尺寸電視液晶面板。 2009年進口達400億美元!
中國所謂的“連年高速增長的高技術產品對外出口”,離開了這些進口的芯片,還能剩下多少呢?
一台電視機1萬元人民幣,液晶面板等關鍵進口組件就要佔去7000元人民幣。 以致於本土電視廠商感嘆“電視機論斤買,利潤同大白菜差不多”。
怪不得這兩年日韓面板廠商一發力進入終端組裝環節,國產彩電這朵被稱為“開放創新、市場換技術最鮮豔的花”,市場份額立即有跌落到一半的感覺! 中國是“沒有芯的發展”啊! 市場換技術啊? 現在更可悲,市場什麼都不換了! 比稀土還寶貴一萬倍的市場,在許多決策者的眼中,競然只要換來外國******就行了!
啊! 這就是“自主創新”被提升為國家戰略七年後,中國高技術產業的光景!
這就是1995年,江澤民做為中國國家元首擲地有聲地說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則是知識總量、人才素質和科技質量的競爭。”的黃鐘大呂般的名言15年之後,中國國家競爭力的現實和真相!
被大吹大擂的“中國高技術產品對外出口連年高增長”,離開了這些進口的芯片,還能剩下多少呢? 我們的“GDP連年高增長”,穿的怕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裝”。 外資賺了錢,當然不願戳穿你的把戲,我們接著裝(忍不住想加一個B字)就以為沒有人知道啊!
可悲的是,我們拒絕承認這種殘酷的現實。 還陶醉在“中國科技水平與西方差距大大縮小”的自我囈語中。 這幾天的“輝煌XX五”報導中,在電視上連連露面的我們主管產業政策、進口、科技、貿易的決策者當中,都充滿了沾沾自喜,一點也看不到對自主創新、2020年確定要建成的創新型國家的嚴重緊迫感。
更值得關注的是,1995年,江澤民談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擲地有聲,2003年“自主創新”成為國家戰略後被“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 但在2010年10月的全會公報中,我們卻看不到一處“自主創新”的字樣,而只剩下了“創新”!
我們知道,外國的壓力太大了,鬥爭要講藝術。
但國際經濟發展史證明,要創新,要提高國際競爭力,就要直面外國壓力,不能為了藝術而以為能躲過壓力。 美國的崛起是這樣,德國是這樣,日本和韓國都是這樣!
美日歐通過“戰略對話”在自主創新問題上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我們對“自主創新”做出這樣那樣的澄清,於是乎,層峰連連發言。 終於,我們提了十多年、當國家戰略貫徹了七年多的“自主創新”當中的“自主”二字,就在最新的最重要國家公告中徹底消聲若匿跡了!
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對外開放收益,不能幼稚和軟蛋。 但我們對自主創新的“前倨而後恭”,表明我們的“壓力測試”沒有過關!
不能不問:中國的國家戰略能力何在,15年將創新當做“民族靈魂”,近十年將自主創新當做國家戰略,我們何以還在芯片生產能力上一無所長呢? 以至於要進口超過石油的芯片呢? 技術依賴是比石油能源依賴,對國家前途更要命的東西。 這樣的命題,不需要論證!
這連年增長的1200億美元芯片進口,只怕還會創新高的1200億美元芯片進口,真的對我們國家的戰略規劃能力、戰略執行能力,提出了一個天字號的疑問!
但真實的問題同樣是,不頂住外來壓力,不一以貫之地執行國家的自主創新,中國的發展會有前途嗎? 中國能“提高對外開放的收益嗎”?
當然,如果硬要將豐田、松下、通用、微軟、日本馬桶在中國的所謂“技術創新”當成中國自身國家能力的提高、當成中國自身經濟組織能力的提高、當成中國自身產業鏈的完整,歷史將無話可說! 但等在我們前邊的,卻是陰沉著臉色的“拉美化”、“中等收入陷阱”,是高興得將要永遠分享中國大奶牛、吸吮中國人民財富的國際資本,而這也就是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發展”的歷史真相!
結語的命題是:
一、技術依賴是比能源依賴對國家的風險更嚴重!
二、中國的市場是比中國的稀土更寶貴的國家資源!
希全國的有識者慎察之!
- Apr 28 Thu 2011 23:05
1200億美元芯片進口暴露出的嚴重國家危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